美麗的錯誤(機會教育)

看著他們,讓我有種想吟詩的錯覺failed tempering

舉頭望銀河星空,

低頭看大理石板

 

但事實上這是調溫失敗品啦(囧)但是也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喲~

先解釋一下這個牛奶巧克力的本質:這是我之前做的牛奶巧克力(之前的調溫是有成功)。由於希望可以有濃厚的牛奶味,且不要太甜(總覺得市面上販售的牛奶巧克力都太甜了,而牛奶跟巧克力的味道都偏淡),製作配方就朝著多奶粉,多可可豆,少糖的比例下手,結果就是太過濃稠的牛奶巧克力。太過濃稠是最主要的問題,不容易攪拌均勻的巧克力在調溫的時候溫度不容易平均散佈,而導致我們在下圖所看到的銀河系呀~

以下我將問題列出,加上它們的解決方法,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參考:

1. 表面的星空(白點處)是因為巧克力的溫度沒有一致,太熱的就是那些失溫的狀況

Ans:巧克力太濃稠(high viscosity),要避免溫度不一的問題可以加點可可脂讓巧克力的濃稠度下降(lowering viscosity),讓攪拌更容易才可以調溫時達到溫度一致。

2. 有很多尖角處可看到有個圓圓的缺口,這也是因為濃稠度高(high viscosity)造成的。高濃稠度就會讓巧克力流速太過緩慢,甚至都開始凝固了還沒有流到該去的位置(尤其是直角角落特別讓濃稠的巧克力有到達的難度)

Ans:解決方法參考#1

這調溫失敗的例子在使用商用巧克力機率不大,因為他們會把巧克力的濃稠度(viscosity)調到非常適合製作巧克力。但是在自己製作巧克力的時候,為了要達到某些目的(例如濃厚牛奶及巧克力風味),但是還實驗不夠多次,就可能發生各種有趣的狀況自己要想辦法研究找答案解決了!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Wybauw, Jean-Pierre and Tony Le Duc. Fine Chocolates, Great Experience. Tielt, Belgium: Uitgeverij Lannoo nv, 2004. Print.
2. Greweling, Peter P. Chocolates And Confections. Hoboken, N.J.: John Wiley and Sons, 2007. Print.
3. 自己失敗經驗累積

Ask the Alchemist #003 中文翻譯

原文:ask the alchemist #3

Q:巧克力一定需要 用白糖製作嗎?可以用代糖嗎?無糖牛奶巧克力呢?

Sucre blanc cassonade complet rapadura

A:使用不同的糖,是可以不同成功程度上製作出巧克力的。最容易可以代替蔗糖的有麥芽糖(maltose),果糖(fructose),或半乳糖(galactose),但是要注意的是他們都需要時乾燥粉狀的。需要是乾燥粉狀糖的理由是,家裡DIY巧克力磨豆機沒有足夠的速度將有水分的原料製作成巧克力。雖然說要乾燥粉狀糖,可是大部份的糖粉也不能用。並不是因為他是粉狀,而是大部份的糖粉都有添加澱粉質讓糖粉保持乾燥,而這澱粉質讓成品巧克力吃起來像是受潮的軟糖一樣黏稠。

不同的糖醇(統稱代糖。糖醇的舉例有口香糖常可見的木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有不同的使用目的。之所以糖醇沒有辦法直接代替砂糖的原因是,有的糖醇吃了嘴巴會涼涼的(吸熱),有的吃了會熱熱的(放熱);有的糖醇會讓你利尿,而有的會幫助排便;也有的味道不好吃(雖然是代糖)。另外一個常被提到的Stevia(由Stevia rebaudiana樹葉提煉出來的代糖),他是個糖度約百糖300-500倍甜的代糖。所以說如果要用Stevia來製作巧克力,只需要放非常少量,問題是砂糖在巧克力除了加入甜度外,也有幫助巧克力融化於口中的作用(100%純巧克力是很硬的)。所以如果有辦法找到充量(bulks up)的Stevia產品來使用,一般的Stevia可能沒辦法輕易的代替砂糖。

如果不介意使用砂糖,而只是不想要用精煉白糖,海棗糖(date sugar,不是日本的海藻糖), 椰子糖(cocoanut sugar), 紅糖(brown sugar),都是可以使用到。但是他們都包含了些許水份但是他們都包含了些許水份但是他們都包含了些許水份(很重要所以說三次),由於巧克力跟水是水火不容的關係(下一篇來好好解釋一下巧克力跟水之間的愛恨情仇吧),所以要使用那些包含水分的糖之前,請用烤箱將他們烤乾乾(100度C烤30分鐘到2小時不等)。至於其他液態糖,例如蜂蜜,agave呢?NO。使用含水分的糖嗎?NO,答案就只有一句NO!

由於家用的磨豆機(melanger)沒有商用的那種功率可以把水份非常細微的平均分佈在巧克力裡,所以家裡DIY的巧克力不可以出現任何含水份的原料。或許有的人會說他們曾經“成功”的在已經磨完成的巧克力內加入蜂蜜等的有水份的糖,但是仔細想想,那些“成功”的巧克力是沒辦法成功的調溫的。這些成品,與其說是巧克力,實際上比較像是巧克力軟糖(fudge)。而這些加入含水糖的巧克力也不是用磨豆機(melanger)將含水糖加入,而是手動的慢速攪拌均勻。

所以總結論就是:

  • 可以用精練白糖以外的精練糖,但是要記得改變加入的量來調整到適合的甜度。
  • 可以用代糖(aka 糖醇),但就是要有實驗精神!
  • 可以用其它來源的糖(例如椰子糖,紅糖,海棗糖),只是記得要烘乾!
  • 沒辦法用含有水份的糖(例如蜂蜜)製造出傳統口感的巧克力,如果不介意作出不一樣的巧克力產品,歡迎嘗試!

而那沒有討論到的最後一個問題。。。無糖牛奶巧克力。由於奶粉本身含有乳糖,這無糖牛奶巧克力擁有淡淡的甜味,比較起平常很甜的牛奶巧克力,事實上還蠻不錯的呢!

 

烘焙可可豆 Roasting

巧克力製作流程-基本

雖然說每一個巧克力製作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可是有的卻有改變可可豆風味的能力。從一開始風味的決定是可可豆本身的品種及terroir(生長環境),接著是發酵乾燥(目前都是購買可可豆的時候就已經完成的步驟),接下來就是烘焙啦。

烘焙可可豆可以幫助揮發在發酵時轉換而成的酸。這在烘豆的時候可以親身體驗酸性物質的揮發,都可以感動到流淚了(事實是被燻到哭了)。烘焙使得可可豆的味道平衡且順口,而不同的烘焙方法,溫度的改變,時間,等等都是可以影響可可豆的因素。豆子需要烘焙至120-140度C,時間可以從15分鍾拉長至30分鐘,或更久也都是可以嘗試看看(可依照不同的豆種及希望的味道調整)。這烘焙的溫度比起咖啡豆烘焙是低很多,大概咖啡烘焙一半的熱度而已。烘焙後的可可豆目前研究發現至少多達600多種的芬香之化合物(aroma compounds),雖然不是全部都在臨界值(threshold)以上,可是或許還是可以對腦袋傳達些甚麼(最近看了個研究報導說到某些運動的選手漱漱沒有甜味的maltodextrin糖水就可以讓大腦收的訊息,解除疲勞!)

烘焙可可豆的器具大多可以共用咖啡豆烘焙器具:烤箱,咖啡豆烘焙機,甚至熱風機或直接在炭火上面鼓焙燒!(溫度控制可能就要稍微注意)。可可豆烘焙基本上是先高溫,之後慢慢降溫(當然也是可以做曲線圖的)。

使用烤箱烘焙,以下是可以參考的流程:

1.將玻璃烤盤或鑄鐵烤盤(基本上有厚度的烤盤)放入烤箱,預熱至175度C
2. 將1公斤的生可可豆放在加溫了的烤盤裡,175度C烘焙20分鐘(每5分鐘撥動豆子)。在10分鐘撥動後,如果可可豆溫度達到85度C,這個基準代表著穩定的加溫。目標是希望可以在12-15分鐘的時候達到100度C(水轉變成蒸汽蒸發的溫度)。在烘焙進入15分鐘左右,應該可以開始聞到淡淡的巧克力的香氣。
3. 溫度降至150度C烘焙5分鐘(每5分鐘撥動豆子)。在20分鐘左右,應該可以聞到明顯烘焙布朗尼時的味道。
4. 溫度降低至135度C,約5分鐘。如果再等5,10,甚至15分鐘,可可豆也還不至於有烘焙過頭的問題。所以要再烘焙多久就是個人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來決定。

這樣的做法下,在25分鐘的時候可可豆內溫度大約已經到達135度C,而將烤箱調整至135度C可以避免烘焙過頭(over roasting)或烘焙不足(under roasting)的問題。之後就拿出來放涼(約6小時)後再碾碎去殼或放入袋子保存。即使可可豆已經到達室溫,還是有水份持續的在蒸發,太早收進塑膠袋會產生水氣。即使沒有要做成巧克力,烘焙後的可可豆也是不錯吃的喔!

下一篇將會介紹可可豆去殼的方法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鼓焙燒 drum roasting

IMG_20160424_160559

烘焙後的豆子(外觀上是不會有什麼不同的)

 

 

 

 

 

 

 

 

UPDATE:chocolate alchemist John有製作一系列關於巧克力基本常識及巧克力製作過程的影片,雖然都是英文的,但還是值得參考看看:可可豆烤箱烘焙教學影片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Beckett, S.T. (2009), ‘Flavor Development in Cocoa and Chocolate’, in Industrial Chocolate Manufacture and Use, 4th edition, Beckett, S.T. (ed.), Wiley-Blackwell
-http://chocolatealchemy.com/cocoa-bean-roasting/

一切都是they(巧克力)的錯

小時候最愛77乳加巧克力;到了美國就吃kitkat,twix,跟snickers(根本就是愛吃甜吧);高中大學時就吃吃金莎,lindt的松露巧克力跟G牌巧克力。一直到大學畢業後那次歐洲旅行,才知道什麼是巧克力。

pierre marcolini brussels store

在還不知道這是個好地方前就拍攝的照片

在啤酒跟巧克力有名的比利時(#PrayForBelgium),看網路的推薦去了Pierre Marcolini。那時候因為旅行時間長又騎著單車,行囊簡單,衣物都走快乾的運動風(就是T-shirt跟快乾褲)最貴的就是Gore-Tex外套吧!所以就一副流浪漢的樣子走進這位在高級區裡的巧克力店。印象中(不用要求我記得太多快10年前的細節),走進去就是白色玻璃感的牆壁以及展示櫃-展示著不同組合的巧克力盒。那時候我認知裡的好貴貴巧克力就是G牌,看到了Marcolini巧克力的價格就覺得也沒有差很多嘛!(但是看了讓人好想吃)

為了可以吃到各種口味,堅持的買了巧克力33入的禮盒,開開心心的帶回那有點便宜,但是也有點髒,可是(以當時來說)有快速網路的B&B,立馬打開巧克力大吃品嚐!

pierre marcolini chocolate

一次可以吃掉半盒

這一吃,驚為天人,一下子就空了一半!第一次發現巧克力怎麼可以那麼好吃!!這就是我的(非大型跨國巧克力製造商)bean-to-bar巧克力初體驗!或許就是這盒巧克力讓我吃貨性格表露無遺的心靈感受到bean-to-bar巧克力的美好,之後的因緣際會下踏上巧克力製作這條路呀~~